角色介绍
祁雯蕾
胡丹丹 饰
出身于红军家庭,漂亮单纯,根红苗正。年幼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,父母投身抗战。虽然她身为高干子弟,却丝毫不娇气,在执行任务时摸爬滚打从不叫苦。 李文蕾是团队里人人宠爱的小妹妹。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一个孩子气十足、喜欢吃零食的小丫头,其实身手不错,曾在延安跟随从苏联归国的电讯专家学习电台侦察技术,后来又被组织上送往前苏联远东情报学校学习,是一名电讯高手。 平时古灵精怪,身上有着这个年纪的女孩所有的优点和缺点,一到侦察敌台时她就像变了一个人,认真,严肃,魅力十足。
胡丹丹,内地华语女歌手、演员、模特,江西南昌人,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,现在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。2011年参演电视剧《警界英豪》。2012年5月推出原创单曲《甜蜜协奏曲》,6月陆续推出原创单曲《你不在身边》。20
王黎生
叶静 饰
高中毕业以后即赴美留学,抗战胜利后回国参加建设,国府还都南京后,因不满国民党政府上层的腐败,毅然投奔光明,经南京地下党组织介绍,去往中共东北局社会部工作。 智商180的超级天才,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出众的分析能力,不仅是化学博士,还自学物理、法医等多门学科,在那个没有电脑的时代,他就是一台人形电脑。他随身带着一个厚厚的硬皮的大记事簿,上面是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混合了英、德、拉丁文和各种符号的案情记录和分析。 低情商,强迫症,慢性子,在专业上极为自信,拒绝接受非专业人士的任何质疑,可实战经验却约等于零,危急关头经常需要杨诚保驾护航,被其戏称为“吃洋面包长大的”。
北京人,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童星之一,曾与金铭合演过电视剧《青青河边草》。叶静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99届,现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台词与表演。
严军
张晞临 饰
作为中央社会部直接领导的情报人员,抗战时期曾长期潜伏在北平,抗战胜利后打入北平市警察局,解放初参与策划了北平旧警察局起义,建国后在公安部政保局(前政保处)工作,一直是周远翔得力的左膀右臂。 张汉超是整个专案组的灵魂人物。有生活情趣,也有丰富的社会经验,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,擅长从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抽丝拨茧,从而找到破案关键。 张汉超既可把控全局制定战术,也可与怀抱炸弹劫持火车的凶犯面对面谈判,在缉捕特务的危急关头持枪冲在第一线。 张汉超是大家心目中当之无愧的领袖。虽然当着组员的面他说话从不客气,但当他们出现失误时,张汉超总是将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,天大的事他都扛下来然后在组员面前一笔带过,只为他们可以毫无顾虑的全心投入新的战斗。在组员遇到不顺心时,张汉超也会拉他们上小馆子喝个小酒。他既是这帮年轻人的队长,也是兄长,更是他们出生入死的哥们儿。 在上级周远翔眼里,张汉超是不可替代的人才。周远翔爱才,张汉超也因此“恃才而狂”,在周远翔面前替组员当挡箭牌,给专案组争取时间,争取装备,但他的一切要求都是为了专案组,这让周远翔既奈何不得又从心底里欣赏这个爱将。
张晞临,1966年7月8日出生于北京,中国大陆男演员,上海戏剧学院毕业。 1999年凭借《一年又一年》中亮子一角而家喻户晓。2007年,搭档陈瑾、张嘉译参演家庭伦理剧《前妻回家》。2009年,搭档海清主演生活情感作品
高诚
李乃文 饰
直率单纯的北方汉子,老说大白话,听不懂王黎生文绉绉的语言。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对工作热情,各方面都显现出别人缺少的童心。 杨诚是侦察兵出身,实战经验丰富,枪法精准,身手矫健,单兵作战能力极强,所以常和理论先行的王黎生产生分歧。嘴上说不愿与王黎生搭档,但每次生死关头他们都会为对方挺身而出,早已视彼此为出生入死的兄弟。 在部队养成吃饭极快的习惯。菜还没上齐就已经吃饱放筷子,然后眼巴巴地看着饭桌上其他人细嚼慢咽。 喜欢下象棋,棋臭瘾大。每次案情胶着时他就拿着棋寻人下棋,屡战屡败,但乐在其中,这也是他紧张破案过程中唯一的放松方式。
李乃文,中国大陆男演员,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,北京拾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签约艺人。他是电视剧《钢的琴》里的“文艺父亲”陈桂林,《结婚前规则》里的“抠门老板”周凡,《虎口拔牙》里的“爱妻达人”王天桥,《爷们
周远翔
郑晓宁 饰
正直,有谋略,有大局观,善用人才,用人不疑,颇具领导才能。是专案组的直接领导人。 周远翔曾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作战。新中国成立后,担任公安部政保局副局长。建国前后反间谍斗争中的几个主要战役,都是张汉超直接指挥的。 周远翔极其欣赏张汉超,每次在张汉超的破案方式遭到质疑时,他都无条件支持他。当张汉超为了破案跟周远翔提要求时,不管有多棘手,周远翔都不会拒绝,一边嘴上数落张汉超从不肯循规蹈矩办事,一边默默无闻的积极为他破案创造条件。这已经成为周远翔和张汉超之间心照不宣的交流方式。
郑晓宁,1976年考入内蒙古话剧团学员班,并开始舞台演出活动,1988年调入广西话剧团至今。曾参加演出并主演话剧《万水千山》、《曙光》、《救救她》、《三换新郎》、《蔡文姬》、《大潮中的漩涡》、《邓小平与李明瑞